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它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如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预防药物常有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血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中国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研究员们在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灌胃不同剂量小檗碱,的实验中发现,小檗碱可以改善梗死后心脏的心功能,减小心肌缺血范围和梗死范围,减少心肌乳酸脱氢酶的释放。且不同剂量小檗碱的心肌保护作用有所差异。并且得出结论:小檗碱对大鼠梗死后心肌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且其这种作用随剂量的不同有统计学差异。
参考资料:https://baike.sogou.com/v593280.htm?ch=zhihu.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