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小体也称炎症小体,是存在于胞浆的大分子多蛋白复合物,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病原细菌感染时,机体细胞可通过激活炎性小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并促进细胞焦亡,从而抵抗病原细菌对机体的损伤,进而参与先天免疫防御。
目前已发现的炎性小体主要有5种:即NLRP1炎性小体、NLRP3炎性小体、NLRC4炎性小体、IPAF炎性小体和AIM2炎性小体。已知发现的炎性小体一般均含有凋亡相关微粒蛋白、caspase蛋白酶以及一种NOD样受体、家族蛋白或HIN200家族蛋白。
NLRP3炎性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能被多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所激活,如果其过度活化可导致慢性炎性反应,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最初被确认的家族性周期性自身炎症反应,到Ⅱ型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此,深入探究NLRP3炎性小体激活机制对于发展其特异性抑制剂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的《中药药理与临床》中有关黄连异喹啉生物碱盐酸巴马汀对NLRP3炎症小体通路调控机制研究:通过内毒素(LPS)联合三磷酸腺苷(ATP)刺激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系建立炎症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beta(IL-1β)水平对黄连主要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以及药根碱进行抑制活性初筛,综合抑制活性强弱以及研究深入程度,选取巴马汀进行后续机制研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NLRP3、ASC、GAPDH、pro-IL-1β、cleaved-IL-1β、p-JNK和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30μM/L巴马汀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细胞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L-1β水平,能显著抑制NLRP3、cleaved-IL-1β和p-JNK蛋白表达。结论显示巴马汀具有良好的抗炎功效,其机制与其抑制NLRP3、p-JNK和cleaved-IL-1β蛋白水平,从而减少下游细胞因子IL-1β生成有关。
盐酸巴马汀是一种典型的异喹啉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黄柏、黄连、三棵针等天然中草药植物的根茎中,是一种传统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其具有清热解毒,抗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等药理作用。另外盐酸巴马汀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强烈抑制小鼠腹水癌细胞对氧的摄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