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农药是指从植物体中提取,具有抗菌、抗病毒或杀虫效果的成分,或从植物体中分离纯化有农药活性的新物质作为结构模板,进行结构的多级优化,从而制造低毒、高效新农药。这类农药也称植物性农药或植物源农药。
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源杀虫剂泛指从植物体中提取的全部或部分有效成分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加工形成的、在农业生产上对害虫害螨有防治效果的天然产物的制剂产品。植物源杀虫剂大多具有低毒、低残留、易降解、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植物源杀虫剂通过几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影响害虫的一个或多个生物活性,包括神经、消化、呼吸和内分泌系统等。在分子水平上植物源杀虫剂一般通过作用于昆虫细胞信号通路中的某些重要靶点,干扰其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如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结合和再摄取等) 或阻断生物代谢途径而发挥杀虫活性。它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精油类、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酚类、香豆素类、蒽醌类等。而生物碱是植物中最大的一类含氮碱性化合物,大部分生物碱类含有复杂的含氮杂环,且结构多样性,对不同靶标作用机制不同。植物源生物碱来源丰富,已经发现的生物碱约有12000种,有500种以上植物中含杀虫活性生物碱。
生物碱类杀虫剂是一类应用和研究较多的植物性杀虫剂,目前已从植物中分离出生物碱6000多种,其中有很多生物碱具有杀虫活性(如异喹啉生物碱)。异喹啉生物碱的应用属于农药领域,它具有杀虫活性高、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对害虫天敌和有益生物安全等优势。同时,它的杀虫作用机理独特,不同于常规化学杀虫剂,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所以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出异喹啉生物碱用于害虫防治,能克服化学杀虫剂的局限性,促进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发展,生产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
小檗碱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对真菌性病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主要是通过渗透作用干扰病原体的代谢而起到抑制生长和繁殖的作用;对细菌性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效,可以破坏细菌表面结构,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和钾离子外流,造成细菌内环境破坏,从而导致细菌生长被抑制。小檗碱主要登记作物病害有:猕猴桃褐斑病、番茄灰霉病、辣椒疫霉病等。
但由于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方式特殊, 作用速度相对较慢, 在田间使用时除应掌握与常规杀虫剂相同的施用技术(如适时、适量、喷洒均匀周到) 外, 还应根据其特点灵活运用, 以保证这类药剂防治效果的正常发挥。